
高二4班董文妍
作者寄语:
情绪的充溢,思想的驰骋,昙花在笔尖竟然是瞬息可以千里。人间季候转变不滞,你忍听冷风独语?时间辣手摧花,昨日种种皆成梦,而昨天的人都在梦里阑珊中。不愿身边悄然香馥失落于指缝,提笔只为,记忆的梗上,那两三朵聘婷。
虚假的文字打动不了任何人——论写作文应不应该虚构
记得听过个笑话:“小明,这个月你在作文里写过路上捡了几次钱了!以后你天天蹲在路口都能成百万富翁了!”在某个“写作瓶颈”时期,每个人都该写过不止一次的扶老人,归还钱财还有为爸妈家人做家务等等,活活一个雷锋,可这些自己真的经历过吗?终于,老师按耐不住了,开始数落着我们就不能写写自己的生活?于是我们想想各自的生活,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有什么好写的!于是我们就把自己的生活认作是庸常,挖空了心思用不属于自己的故事“编织”一篇挂着自己名字的文章。
其实不然,不是体验的多,是体会的多罢了。不是生活丰富多彩就能有很多素材可供选择,而是心思不够细腻。当一些孩子实在无奈觅不到自己生活的体会时,便只可提起自己的笔开始写别人的故事,甚至是自己毫无体会却生搬硬套的“经历”。若只是这样还不可怕,可怕的是当胡乱编几个故事成了一种拿高分的手段。我认为,作文的意义就在于写作者的思考角度,逻辑思维甚至思想深度的体现与表达,假如写作写得都是虚构的空想,何来所思所想,何来真情实感之谈?
总能听见“真实的才最能打动人”。确实,许多好作文中写的并非都是轰轰烈烈,仅仅只是粗茶淡饭,而往往就是这我们认为的琐碎庸常在细腻的心思下便可编织得如外婆手中的温暖牌毛衣,真实的文字反应的是写作者最真挚的情感,给人心以最真的是细微却热忱的感动。我还记得前阵子网络上热传的《我想跟爸爸妈妈一起吃晚饭》,六年级的女生却以自己亲身经历写下这篇让许多读者眼角湿润的作文。平淡朴素的语言,写得却是自己每天最真实的生活,编织的是自己内心对亲情最真实渴望与憧憬。
而那些不知“牺牲”了几次爷爷奶奶,“分离”了几次父母的“编织者”,先不说不敬在先,仅仅是一次次谎言的编织,就是一次次对作文带来的意义的亵渎,更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亵渎。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渐渐地因为写作,开始留意起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关注身边的事情,更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看法,更爱和别人交流讨论,即使是再细小的事物都能带给我偌大的思索空间。用亲身经历和心编织的一篇作文,比起用想象力和谎言编织的,更能带给你颇大的收获,与此同时我也渐渐发现,生活并不平庸,生活其实才是真正的文学。
该文章刊登在《中文自修》2016年版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