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国! 今天观影的一个半小时,我的内心一直被一种特殊的感觉充斥着。借助这部电影,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中国基建事业,科技事业,教育事业,基层帮助事业,国防事业等等这几年来所取得的突破。
在观影前,我可能只知道FAST建成,墨子号升空,C919试飞成功这些“大新闻”,却不甚了解这些中国“智造”背后那些默默付出的科技人员的汗水与坚持。 南仁东,这个在电影中讲一句话深深拉一口气的老人是一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1994年起便参与FAST的设计与建设,直到2016年九月FAST正式落成启用。他将自己的22年岁月全部倾覆到了FAST的制造上。FAST,这个世界最大望远镜将让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看得都更远,它让中国能探入宇宙深处,观察遥远的星系,并试图揭开宇宙的奥秘。
南仁东或许是幸运的
2016年9月,“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前,南仁东已罹患肺癌,尽管身体不适合舟车劳顿,仍从北京飞赴贵州,亲眼见证了自己耗费22年心血的大科学工程落成。
南仁东或许也是“不幸”的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肺癌病情恶化去世,仅仅两个月前,他入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他是那届年龄最大的院士候选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他终是没有等到成为一名中科院院士的那一天。但就是这一位一生没拿过什么大奖的中科院研究员,使中国“天眼”凭空出世,留下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遗产。
我相信,中国有着无数这样的南仁东,他们默默埋头耕耘,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付诸在中国的科技事业上。影片中讲到,现在中国各大科技研究所里核心技术人员平均哪年龄只有三十多岁,我想,这不仅代表了中国的科教事业正在越变越好,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科学水平正在“年轻化”,更代表了中国的新一代年轻人愿意投入到国家的科技事业中,愿意为国家科技发展的摩天大厦添砖加瓦,我看到了我们国家新生一代的未来,和我们祖国的未来。
有人笑称,中国是“基建狂魔”,可是这个称号,必是以中国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做基础的,而基础的基础,便是中国的那些科研人员啊!
我知道,科研工作是极其枯燥乏味的,是极其考验人的耐心的,我不知道我今后是否会选择科研事业,或是有无扎实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端正的科学素养让我去进行科研工作,那些愿意投身到国家科研事业里的人,永远是我最崇敬的一帮人之一。
从屠呦呦到南仁东,从叶企孙到李政道,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必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因为我知道,每位中国的科研人员,都有一份执着向前的工匠精神,这份工匠精神的背后,是一份更加强大的爱国之心。 我知道那份特殊的感觉是什么,那正是一份我们都有的爱国主义,一份国家精神。 厉害了,我的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