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校园通讯站”学生通讯员培训后记
8月21日,由新民晚报主办的2014“校园通讯站”学生通讯员培训开始了。敬业中学高二(6)班刘纯、高二(7)班李嘉丰、高二(8)班黄奕程作为学校学生通讯员参加了培训活动。
他们早早来到印刷厂大门便看到了这部机械,据专业的媒体老师介绍,这是一部解放前用的油印机,在当时,这种半自动化的机械已经相当先进了,可以说是一架老古董了。这次印刷厂之行也在油印机的介绍和原来如此的感叹声中拉开序幕。
跟着媒体老师的脚步,同学们来到了媒体人的办公室,除了多了几台打印机之外,这里竟然有些白领办公的感觉,老师也开始了介绍,现如今,电脑时代来临,媒体也紧跟时代步伐靠着网络,卫星和QQ等工具从多家编辑处拿到文章,也就是印刷厂的印刷文件。办公室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排版,布置版面。先通过绘图仪,储版机,割板机等绘制出模板,模板上分为蓝白两色,蓝的为图片或文字等,白的就是报纸留白的地方。且蓝色部分亲油,白色部分亲水。有每小时60张的模板产量。
重头戏是随后来到的印刷厂内部,分上下两层。学生通讯员们先来到上层观摩印刷机,大家都是第一次看见如此庞大的印刷机,高大约有两个人,两米宽,很是惊人。原理是中间有4个滚筒,滚筒表面分别有四色,分别为蓝红黄黑,将模板放入后按计算好的颜色比例让滚筒翻滚,由于模板只有蓝色部位亲油,所以并不会让不该出现的颜色出现在报纸上。老师介绍说,这部机器是如今全世界最快的印刷机,每小时有16万张的产量,让人叹为观止。
印刷机的成品是一张张卷筒纸,如何把它变为报纸呢?这就需要下层的工作了。通过齿轮,印刷塔等出成品也就是人们手中的报纸最终经过捆绑传输的步骤纷至各邮局。
最后是互动环节,有人提出了报纸会被电子媒体是否会被取代的问题,媒体人肯定的回答说不会,纸质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等等。印刷厂之行让学生们见识了报刊的产生过程,大家都希望经过培训和今后的努力,自己编辑的文字能够通过这些庞大先进的机器的印刷送到千家万户的手中。
撰稿:高二(7)班 李嘉丰
